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高考目标,以考试说明为导向,细化复习内容;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抓手,严格教学质量管理;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前提,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体,以学法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
二、工作思路
1、树立“主题意识”
“从不同的视角对一个主题进行设问”是高考命题的特征之一,这种主题特征提醒澳门威斯人7026com,复习教学应该树立“主题意识”。主题性实际上也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澳门威斯人7026com的复习教学一主题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将地理主干知识划分在不同的主题之内,通过对每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以扩大学生对同一主题的全面认识,减少考试时的“盲区”。此外,通过主题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总之,在复习时,确立复习主题,构建主题内涵网络,设计主题探究视角;围绕主题视角,选取典型试题,强化思维训练。
2、强化“能力意识”
试题及答题情况告诉澳门威斯人7026com,地理复习教学应该强化“能力立意”。澳门威斯人7026com的复习教学应该从“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转移到“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上来;从“知识立意”转移到“能力立意”上来。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环境,切实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复习过程中,复习选题应牢记“能力立意”的原则,根据主题需要选择能够体现四项综合能力要求的试题;复习评讲应突出试题的能力要求,归纳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最好展示经典试题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地理思维的过程;精选高考题进行“地理思维”的专项训练与评讲,以高考题为案例,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3、突破“区域意识”
区域性是新课程卷的一个引领性的改革,也是高考试卷中分量逐年增大的部分,需要引起复习教学的足够重视。传统的复习方法需要补充大量的区域内容,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为此澳门威斯人7026com应当树立区域意识,把重心转移到学生区域分析能力培养上来,以区域案例为主,以促进学生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区域地理的复习思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为指针,把复习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以提升解决区域问题为核心的思路上来。让学生学会判读区域信息,学会运用区域信息进行地理思维。学会阅读区域图,学会正确解读信息,学会进行地理推理,这是解决区域试题的关键,也是澳门威斯人7026com复习教学的关键。
4、坚定“基础意识”
从新课程卷来看,“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试卷的核心,而以基本感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的运用却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所以,地理复习教学因坚定”基础意识“,把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作为复习教学的立足点。在具体复习中,根据考试说明确立复习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确立复习范围和能力要求,在进行细致划分,即某一主题的复习包括哪些视角应该由课程标准要求来确定;注意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细节复习,因为主题式命题其实叫比较细致,挖掘通常也较深,如果基本概念不清就会影响思维判断,影响答题,也就是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运用知识网络进行基本知识的构建,其效果已被证明是非常突出的。
5、牢记“学生意识”
复习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用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量来衡量。在复习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记住了多少”“参与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澳门威斯人7026com提供的复习材料要注重材料是否有足够的思维含量,在复习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总之,澳门威斯人7026com复习工作的的讲练评析等工作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能力的提升着眼,这样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复习。
三、计划安排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备注
|
1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规律——经纬网与等值线图、3S技术
|
|
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运动的相关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于文高
|
周练一讲评
|
刘萍
|
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日出方位
|
郭美玲
|
太阳光照图判读
|
吴春红
|
周末
|
周练
|
时静
|
2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一检测及讲评
|
许忠
|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气温的分布规律
|
梁国海
|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锋面气旋与天气
|
于文高
|
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
刘萍
|
等值线图的判读
|
郭美玲
|
周末
|
周练
|
吴春红
|
3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二检测及讲评
|
时静
|
专题三水的运动规律——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
许忠
|
专题三水的运动规律——河流的水文特征
|
梁国海
|
专题三水的运动规律——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
于文高
|
地理事物变化图的判读
|
刘萍
|
周末
|
周练
|
郭美玲
|
4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三检测及讲评
|
吴春红
|
专题四地壳循环规律与地壳运动的规律——内力作用
|
时静
|
专题四地壳循环规律与地壳运动的规律——板块运动
|
许忠
|
专题四地壳循环规律与地壳运动的规律——外力作用
|
梁国海
|
地理事物相互转化及构造示意图的判读
|
于文高
|
周末
|
周练
|
刘萍
|
5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四检测及讲评
|
郭美玲
|
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吴春红
|
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
时静
|
自然带分布示意图的判读
|
许忠
|
专题五检测及讲评
|
梁国海
|
周末
|
周练
|
于文高
|
6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
刘萍
|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
郭美玲
|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城市化的进程
|
吴春红
|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交通运输线选址和修建
|
时静
|
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
许忠
|
周末
|
周练
|
梁国海
|
7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六检测与讲评
|
于文高
|
专题七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澳门威斯人7026com国的农业生产——农业地域类型
|
刘萍
|
专题七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澳门威斯人7026com国的农业生产——中国的农业发展
|
郭美玲
|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
吴春红
|
专题七检测与讲评
|
时静
|
周末
|
周练
|
许忠
|
8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八主要工业地域与澳门威斯人7026com国的工业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影响
|
梁国海
|
专题八主要工业地域与澳门威斯人7026com国的工业发展——澳门威斯人7026com国的工业生产
|
于文高
|
工业发展曲线(折线)统计图的判读
|
刘萍
|
专题八检测与讲评
|
郭美玲
|
专题九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
|
吴春红
|
周末
|
周练
|
时静
|
9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九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
|
许忠
|
地理关联图的判读
|
梁国海
|
专题九检测与讲评
|
于文高
|
专题十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分布图判读与定位分析
|
刘萍
|
专题十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
|
郭美玲
|
周末
|
周练
|
吴春红
|
10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十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
时静
|
区域分布图的判读
|
许忠
|
专题十检测与讲评
|
梁国海
|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于文高
|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
刘萍
|
周末
|
周练
|
郭美玲
|
11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的跨区调配与区域经济联系
|
吴春红
|
区域地理组合图的判读
|
时静
|
专题十一检测与讲评
|
许忠
|
专题十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梁国海
|
3S图像资料的判读
|
于文高
|
周末
|
周练
|
刘萍
|
12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专题十二检测与讲评
|
郭美玲
|
专题十三城乡规划——城市的合理规划
|
吴春红
|
专题十三城乡规划——城乡规划中的产业布局
|
时静
|
专题十三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
许忠
|
专题十三检测与讲评
|
梁国海
|
13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模拟练习
|
于文高
|
讲评练习
|
许忠
|
14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考前赠分技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
|
于文高
|
考前赠分技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2
|
刘萍
|
模拟练习
|
郭美玲
|
考前赠分技巧——综合题的解题思路1
|
吴春红
|
考前赠分技巧——综合题的解题思路2
|
时静
|
周末
|
周练
|
许忠
|
15
|
星期一至星期五
|
模拟练习
|
梁国海
|
考前赠分技巧——规范答题用语1
|
于文高
|
考前赠分技巧——规范答题用语2
|
刘萍
|
适应性练习
|
郭美玲
|
考前赠分技巧——考场应试要点1
|
吴春红
|
周末
|
周练
|
时静
|
16
|
6月3日
|
考前赠分技巧——考场应试要点2
|
许忠
|
6月4日
|
适应性练习
|
|
6月5日
|
自由安排
|
|
6月6日
|
考前指导
|
|